close
第三課: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
作者:朱光潛
大意:
(一)說明不同的看法,所看出來的現象也不同。
(二)(以古松為例)說明人的知覺都帶有幾分主觀的色彩。
(三)(續以古松為例)說明不同心習的人,對於同樣的物事,卻有不同的「知覺」。
(四)說明物事的形相,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。
(五)說明有審美的眼睛才能見到美。
(六)提問「三種態度」的分別。
(七)說明實用的態度,便是木商看古松的態度。
(八)說明科學的態度,便是植物學家看古松的態度。
(九)說明美感的態度,便是畫家看古松的態度。
(十)說明真善美(是上述三種態度的最高目的)都含有若干主觀的成分。
(十一)說明美感的經驗,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。
(十二)說明只有藝術作品才真正是不朽的。
主旨:說明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是(出自美感經驗所產生的)藝術作品。(篇末(十一)(十二))
文體:論說文。
全站熱搜